路德维克·拉扎尔·柴门霍夫 L. L. Zamenhof | |
---|---|
出生 |
Ludwik Lejzer Zamenhof (1859-12-15)1859年12月15日 俄罗斯帝国比亚韦斯托克 (现属波兰) |
逝世 |
1917年4月14日(1917-04-14)(57歲) 波蘭王國华沙 |
国籍 | 波蘭 |
民族 | 波兰犹太人[1] |
知名于 | 世界语创建者 |
配偶 | Klara Zamenhof |
儿女 | Adam, Sofia and Lidia |
签名 | |
路德维克·拉扎尔·柴门霍夫(Ludwik Lejzer Zamenhof,1859年12月15日-1917年4月14日),波兰籍犹太人,世界语的创始人。
他出生在比亚韦斯托克,当时波兰正受沙皇俄国统治,根据俄国的户籍规定,取名为拉扎尔·马尔科维奇·柴门霍夫(加上父名)。
柴门霍夫的母语是俄语和意第緒語,但他也精通波兰语和德语,他又曾學習了法语、拉丁语、希腊语、英语和希伯来语,同时也研究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立陶宛语。
他出生的小镇有三个民族的人居住:波兰人、犹太人和白俄罗斯人。由于语言、宗教信仰不同,所以他們经常互相产生偏见和仇恨。柴门霍夫认为语言不同使人們不能互相交流是产生偏见的主要原因,所以當他在华沙上中学时,他就试图创造一种人类共同的语言,以使不同民族的人可以好好地互相交流。
后来他先後到莫斯科和华沙学医,毕业后成为一名眼科醫生,在行医过程中他一直学习外语和致力于继续研究国际语言,直到1887年在他未来岳父的资助下,他才能以笔名“希望大夫”出版他的研究成果:《国际语言》。世界语中“希望大夫”为“Doktoro Esperanto”,Esperanto也就成为世界语的习惯名称。世界语成为柴门霍夫实现和平和不同文化交流理想的希望。
世界语主要以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和羅曼语族的单词为基础,将语法尽可能地简化,使书面文字和发音完全互相符合,因此简单易学,成为普及最成功的一种人造语言,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世界语的团体。
世界语 |
---|
维基媒体 Vikipedio(世界语维基百科) Vikivortaro(世界语维基词典) Vikicitaro(世界语维基语录) Vikifontaro(世界语维基文库) Vikilibroj(世界语维基教科书) Vikikomunejo(世界语维基共享) · Vikispecoj(世界语维基物种) Vikinovaĵoj(世界语维基新闻) |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 |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 |
维基文库上的原始文献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柴门霍夫 |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 柴门霍夫 |
This article uses material from the Wikipedia article "拉扎魯·柴門霍夫", which is relea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License 3.0. There is a list of all authors in Wikipedia
3D - 3D Models - 3D CAD - 3D Library - Da Vinci Gauss New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