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 | Mozilla基金会 |
---|---|
開發者 | Khronos WebGL Working Group |
初始版本 | 2011年3月3日 (2011-03-03)[1] |
穩定版本 | 2.0(2017年1月17日 (2017-01-17)) |
操作系统 | 跨平台 |
类型 | API |
網站 | www.khronos.org/webgl/ |
HTML |
---|
|
比较 |
WebGL是一種在任何可相容的網頁瀏覽器中渲染3D圖形的JavaScript API,無需加裝外掛程式[2]。透過WebGL的技術,只需要編寫網頁代碼即可實現3D圖像的展示[3]。WebGL的規格尚在發展中,由非營利的Khronos Group管理[4]。
WebGL 1.0基于OpenGL ES 2.0,並提供了3D圖形的API[5]。它使用HTML5 Canvas并允许利用文档对象模型接口。可利用部分Javascript实现自动記憶體管理[4]。WebGL使用GLSL作為著色器。
WebGL 2.0基于OpenGL ES 3.0[6]。
WebGL起源於Mozilla員工弗拉基米爾·弗基西維奇的一項稱為Canvas 3D實驗計畫。2006年,弗基西維奇首次展示了Canvas 3D的原型。2007年底在Firefox[7]和Opera[8]被實作。
在2009年初,非營利技術聯盟Khronos Group啟動了WebGL的工作組,最初的工作成員包括Apple、Google、Mozilla、Opera等[4][9]。2011年3月發布WebGL 1.0規範[1]。截至2012年3月,工作組的主席由肯·羅素(Ken Russell,全名「Kenneth Bradley Russell」)擔任。
WebGL的早期應用包括Zygote Body[10][11]。
WebGL 2規範的發展始於2013年,並於2017年1月完成[12]。該規範基於OpenGL ES 3.0[13]。首度實作在Firefox 51、Chrome 56和Opera 43中[14]。
目前,WebGL在最新的瀏覽器中被廣泛支援。然而,其可用性取決於其他因素,如GPU支援。WebGL官方網站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測試頁[15]。而第三方網站提供了更詳細的訊息(如瀏覽器使用的渲染器以及可用的擴展)[16][17]。
WebGL相對於HTML5的關係就好比是OpenGL庫和三維應用程序的關係。WebGL只是提供了底層的渲染和計算的函數,而並沒有定義一個高級的文件格式或交互函數。有一些開發者正在WebGL的基礎上建立高階的程序庫,比如在Web3D聯盟推進下,瀏覽器可以解析X3D-XML DOM文檔樹中的三維內容,這樣就可以直接在瀏覽器中瀏覽X3D格式的三維場景而不需要再安裝額外的插件。
|
|
|
This article uses material from the Wikipedia article "WebGL", which is relea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License 3.0. There is a list of all authors in Wikipedia
3D,Models,Catalogs,Drawings,Library,Symbols,Objects,O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