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条目需要擴充。(2007年9月26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
工具機(英语:Machine Tool)是指動力製造的機械裝置,通常用於精密切削金屬,以生產其他機器或加工的金屬零件。
為了加工工件,机床在工件和刀具[需要消歧义]之間製造出一個相對運動。這個運動又可分為主運動和進給運動。這两個運動重疊在一起,才使得原材料加工成為可能。原本在工業革命發展早期還在用人工加工零件,工具機的發明使得機器能製造機器,工廠大爆發的時代也跟著降臨。但現在技術進步下,工具機的品類也包含有3D列印機,這種機器採用直接列印成形的方法了,但理論基礎於前述的切削工法相反而是用堆合的方式製造出零件。不過,本篇主要介紹採用切削工法的機床。
機床一般可用作其他工具的成型,切削和連接。
在機械工程學之特別部門,有別於其他機械可說是製造機械的機械。
工具機的基本組件包括以下組件:支承机构、驱动装置、进给机构、导向机构、控制和操纵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安全装置等。
工具機的動力可由電動機提供。電動機可分為直流馬達與交流馬達。傳統上直流馬達有功率輸出大,加減速反應靈敏順暢、溫度低等優點。但直流馬達具有電刷等易損壞零件。整流時產生之火花可能導致火災,最高速率因此受限。易損壞零件也提高故障率。
交流馬達不需電刷。加上近年來功率、加減速反應與溫度等問題改進,已取代直流馬達成為主流。 [1]
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是直线电机直接驱动机床的直线轴运动,不需要旋转电机经丝杠或者齿轮齿条等传动机构间接驱动。
因机床組成單元的構造不同可分為檯式、落地式、龍門式、多機頭式等四种。[2]
机床根据電腦化程度可分為傳統金屬切削機(完全手工控制),數值控制NC(未加數控器,但有自動化控制)與電腦數值控制CNC(完全電腦控制)工具機。
工具機用於精密切削金屬以生產其他機器的金屬零件。其架構必需有足夠的剛性,適當的形狀,易於操作,易於除去金屬碎屑,夠安全,夠穩定,夠準確與夠精確。[2]
在工具機上待加工的金屬稱為「工件」,用來切削工件的工具稱為刀具。工具機提供動力造成工件與刀具的相對運動,並且精確控制此相對運動,去除工件上不要的部分。某些機器如車床是轉動工件,進給刀具。也有機器如鏜床,轉動刀具,進給工作檯以移動工件。
機器 | 切削運動 | 進給運動 | 加工表面 |
---|---|---|---|
車床(卧式) | 工件旋轉(周向) | 刀架(轴向 / 横向、径向 / 纵向) | 外圓面(车圆柱、车螺纹 / 套扣、滚花、抛光、成型车削)、内圆面(孔加工,包括鑽 / 镗 / 鉸 / 扩孔、攻丝等) |
镗床(卧式) | 刀具旋轉 | 工作檯平移、刀具伸缩 | 内圆面(钻 / 镗 / 鉸孔,多在大型、非旋转体工件上使用,例如活塞发动机的汽缸) |
龍門鉋床 | 工作檯往復運動 | 刀具 | 平面,大工件 |
牛頭鉋床 | 刀具往復運動 | 工作檯 | 平面,小工件 |
銑床(卧式、立式) | 刀具旋轉 | 工作檯 | 平面、齒輪、突輪、孔加工、靠模(常见配钥匙的微型铣床) |
龙门铣床 | 工作台往复运动 + 铣刀旋转 | 铣头平移 | 平面 |
外圆磨床 | 砂轮旋轉 | 工作檯 | 磨平面 |
鑽床(台钻、立钻、摇臂钻) | 刀具旋轉 | 刀具伸缩、移动(仅摇臂钻) | 孔加工 |
鋸床 | 刀具 | 刀具、工件 | (切斷) |
拉床 | 刀具 | (唯一没有进给运动的机床,一次成型) | 內外表面 |
工作母機不但可由人工直接操作,也可加入自動控制。
數值控制(Numerical control,NC)工具機以及更先進的電腦數值控制(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工具機已成為工業中及重要的部分。
與傳統工具機、大量生產專用機相比,CNC工具機較適合少量或中量高品質精密零件生產,也較能適應多樣不同產品的生產。
功能的優點:
生產製造之優點:
人事管理上的優點:
缺點:
待加工的工件可用許多方法夾持。
除了操作員安全訓練之外,工具機上也有數種設計維護安全,例如在工具機外裝置防護閘門防止異物伸入;裝置光電偵測器以在異物伸入時發動緊急停止;將控制裝置設定為雙手按鈕等等。 [2]
|
This article uses material from the Wikipedia article "機床", which is relea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License 3.0. There is a list of all authors in Wikipedia
tooling,tool,drill,cam,manufactu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