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3.0 (Norbert Aepli, Switzerland).
日產GT-R(R35) | |
---|---|
日產GT-R 2014年款 | |
概览 | |
制造商 | 日產汽車 |
生产年份 | 2007年至今 |
装配地 | 上三川町,日本[1] |
设计师 | 中村史郎 |
车身及底盘 | |
车辆类别 | 跑车 |
车体风格 | 双门跑車 |
动力布局 | 前置引擎, |
汽车平台 | 日產PM平台 |
相关车型 | 日產Skyline |
动力系统 | |
发动机 | 3.8 L VR38DETT(英语:Nissan VR engine)双涡轮 V6 |
变速器 | 6前速雙離合半自動變速器[2] |
尺寸规格 | |
轴距 | 2,780毫米 |
车身长度 | 4,650-4,670毫米 |
车身宽度 | 1,895毫米 |
车身高度 | 1,370毫米 |
整备质量 | 1,730公斤[3] |
年表 | |
前身车型 | 日产Skyline GT-R |
GT-R是日本的日產汽車推出的其品牌下最頂級的超級跑車,於2007年12月6日在日本推出上市,2008年7月4日在美國上市,2009年5月在全球上市。[4][5][6]
新一代日產GT-R脫離日產Skyline車系,成為日產汽車旗下一個新的獨立車系,並且首次摒棄直列六缸引擎,採用型號為VR38DETT的雙渦輪增壓V6引擎。這款引擎是基於日產汽車在市場上廣受好評的日產VQ引擎進化而來,可在6400rpm時爆發出480-550ps的峰值馬力,並由於雙渦輪增壓的加持,可在3200至6000每分钟转速的區間爆發出588至632牛·米的駭人扭力。後置的內部編號為GR6的濕式雙離合半自動變速器設計自美國的BorgWarner博格華納公司,不但這種變速器的安置設計在日產汽車的產品裡是第一次出現,此款變速器還可在短短20毫秒內就完成換檔工作,配合日產汽車的ATTESA E-TS智能四輪驅動系統,能使日產GT-R在3.6秒內完成时速0至100公里的加速(2008年12月後的款式縮短至3.3秒,2010年11月後的款式再縮短至2.8秒,2013年款更進步至2.7秒)。
全新的日產PM平台將引擎設計在前傳動軸的後方,如此讓整車的重心得以向車中間靠攏,加上後置的變速器,日產GT-R的前後軸重量比達到53:47,從而使得GT-R在彎道中有更好的動態表現。為了實現以上的設計,日產GT-R的車身下足有六根傳動軸,並採用中部雙傳動軸的設計,其中主傳動軸負責將引擎輸出傳遞到後橋的變速器,通過分動機構後讓兩個後輪得到扭力,而副傳動軸則負責將動力回傳到前橋,得以在必要的時候實現四輪驅動(日產GT-R的ATTESA E-TS智能四輪驅動系統並非全時四輪驅動系統)。
日產GT-R上採用的ATTESA E-TS智能四輪驅動系統是一套後驅型智能四輪驅動系統,這套系統是日產GT-R能在紐伯格林賽道北環獲得優異成績的關鍵所在。因為此套系統在大部分情況下保留後驅車的特性,中央差速器在大部分情況下將動力傳送至後輪,不會像全時四輪驅動系統那樣在尾速時會流失過多的動力。這樣在一些容忍度較高的彎道內,日產GT-R可以令前後輪分工更明確,而一旦四個車輪的車速感應器以及其車身內的兩個g力感應器得到信號並計算得出需要四輪驅動時,整套ATTESA E-TS系統就會介入然後通過傳遞動態控制命令給電控系統來達到控制後橋的液力差速器,使得後輪被迫減少動力,然後中央差速器再將剩餘的動力傳遞到前輪,但缺憾是當GT-R漂移時,前輪會強行作出修正,使GT-R停止漂移,因此有部分人改裝時會移除ATTESA E-TS解決這個問題。
GTR有個與一般性能車大相逕庭的設計觀念:重量。此車不追求極輕的重量,而是追求良好的驅動力與車重分配,從而達成最佳化四輪的抓地力並產生優異的駕控表現,GTR不斷進步的紐伯林的單圈成績證明了這個思維是正確的,減輕車重並非是增加駕控性能的唯一途徑。
北美已有改裝出750馬力的改裝車[7]。但其變速箱的設計缺憾也影響其可改裝性。(2015年已有Alpha G 2500hp Nissan GT-R 斤 日產下屬的改裝部門nismo曾推出名為“Club Sport”的性能提升套件。[8][9]
在一些特製渦輪套件的採用下,其呈現出來驚人的加速性能在一般路面上可說是幾乎沒有對手,但其主要問題是中長期的耐用性,以及改裝所耗費的時間。GTR在某些方面而言承襲了Skyline GTR的改裝風格並將其延續。因此追求高引擎輸出、追求直線加速性能的改裝佔絕大多數,對於本身操控極限的提升方面目前仍較少,這與日產原先希望其成為全方位性能車款的初衷有些不同。
1969至1974,之后1989至2002,日产曾经生产过享誉全球的高性能日产Skyline系列,称为日产Skyline GT-R。这个系列在赛道,特别是街道赛车上赢得大量好评。由於日產GT-R是以速度見稱,因此被誉为街道赛车"战神"。可是只有右駕版,所以海外市場局限於英國、香港、澳大利亞等地區。日本人對GT-R也有另外一個別稱東瀛戰神。而日本著名動畫《頭文字D》中要角之一中里毅為該車的駕駛者。最新的日产GT-R,虽然去掉"Skyline"的名称,但还是源于日产Skyline GT-R的底盘代号R32至R34,并且延续所有的特性,比如:All-Wheel Drive HICAS、双涡轮增压六氣缸引擎;当然每一代的明显进步还是明显的,新的GT-R继续沿用底盘代号,称为R35,但是加入更高级的全电脑四驱系统,并且用新的V6 VR38DETT,更出口至歐美地區。[10]
2辆概念车在量产发布前曾经展出,最早的原形车出现在2001年的东京汽车展,以展示以后设计的思路。[11] 2005东京汽车展上的第二辆原形概念车已经号称具备量产车80-90%的相似度。[12]
於2007年東京車展上,日產展示區內首先播放GT-R在德國紐伯靈賽道圈速記錄的影片,隨後日產汽車負責人卡洛斯·戈恩駕駛車型代號CBA-R35的GT-R從後台駛出,GT-R正式亮相後,日產汽車在會場內正式公佈2007年12月6日在日本推出上市,2008年7月7日美國上市,洛杉磯環球日產經銷處於2008年7月7日中午12:01交付第一輛新車,加拿大也緊隨其後7月上市,歐洲市場已經於2008年底上市。推遲的時差,是因為廠方特別為GT-R建立一套獨立的合格銷售據點及維修服務(稱為Nissan High Performance Centre)機制,還有就是手工打造的引擎及傳動裝置等產量很低,每個月能生產約1000輛GT-R。[13]
日本以外的亞太市場方面,由於貨源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所以只限於台灣、中國大陸、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上市,其他銷售地區包括中東以及南非。至於香港、澳門、泰國、馬來西亞以及拉丁美洲的上市時間就一直遙遙無期。
GT-R每年都會作出改良,2009年款GT-R最大馬力稍為提升至485匹,油箱容量亦增大至74公升,透過改變減震筒與前端的彈簧係數,以換取更直接的轉向反應,車長因為撤除前方的車牌架而略為縮短5mm,由4655mm至4650mm。2010年款GT-R亦再度改良懸吊系統,強化減震筒中的阻尼與彈簧磅數,後懸吊連桿中的襯套亦重新強化,排氣系統亦將原先Spec V車型專屬的散熱系統導入全車系,以及換上六角形觸媒,使排氣流程更為流暢。
GT-R在2009年追加Spec V。[14]日產已經宣佈將於2010年在美國市場推出這個更高性能版。[14][15]馬力上升至493匹,車身重量因為拆除後座而減輕60kg,由1740kg至1680kg,裝備最先進的高性能陶瓷碳素剎車片。[16] 透過這款Spec V,日產誓言奪回4月之後被搶走的德國紐伯靈賽道量產車賽道記錄。[17]
2011年式GT-R於2010年的巴黎車展中亮相,車型代號亦改為DBA-R35,在外型改動上,包括前保险杠上增加日间行车灯,同时前包围也是经过重新设计,從而改善GT-R的空气动力学效应,风阻系数从0.272下降至0.268。而改进的车尾扩散器也提供比多10%的下压力,以增加高速稳定性,另外還增設LED尾燈。性能亦有所提升,引擎的最大馬力以及扭力分別為530ps/6400rpm以及62.5kgm/3200-6000rpm,在德國紐伯靈賽道上,2011年式GT-R創下7:21.03的記錄。日本已經在2010年11月17日發售,並於2011年2月出口到其他地區。香港亦成為新增的正式銷售地區之一,代理商於2011年4月上市(前期款在香港只有平行進口商引入)[18]。
2011年11月7日,日產發表性能進一步增強的2012年式GT-R,引擎的最大馬力以及扭力分別為550ps/6400rpm以及64.5kgm/3200-5800rpm。右駕版特別採用了非對稱式懸吊設定,其設定為前懸吊左側的彈簧磅數較硬,後懸吊則將本來左右對稱的懸吊臂改為左側向上、右側向下的配置,以抵銷轉向系統組件以及前橋副傳動軸均設於右側的負重。Premium Edition可選配陶瓷碳素剎車片,同時亦為Pure Edition車型提供賽車化的Track Pack套件以取代Spec V,包括了Bilstein可調式懸吊、制動散熱導氣口、RAYS鍛造鋁合金輪圈、設有導氣口的碳纖維前擾流等,車內則拆除後座以減輕重量,並配備高摩擦力的專用防滑桶型座椅。日本在2011年11月24日發售,並於2012年1月出口到其他地區。2013年式GT-R最大馬力以及扭力維持不變,但改良引擎於4000-6000rpm的的反應,懸吊阻尼及彈簧也重新配置,車身剛性上有所加強,不僅降低了車身重心,過彎時的靈活性及高速穩定性也同步獲得改善。在德國紐伯靈賽道上,2013年式GT-R創下7:18的記錄,是繼凌志LFA紐伯靈套件版之後,第二款不使用熱熔競技型輪胎便可突破圈速7分20秒的車型。2014年式GT-R改用新設計的頭灯,尾燈再增添紅圈,还追加Gold Flake Red Pearl外观颜色和一个浅象牙色的内饰颜色,在懸掛、避震方面都亦作出一點改變,舒適性和隔音方面有所提升。2015年式GT-R重新调校悬掛阻尼,ECU經過升級以提供更好的弯道稳定性以及更加精准的转向。飞轮轴承箱的設計亦經過改良,使变速箱能夠降低噪音和提升平顺响应。此外,還為Brembo刹车系统专门开发一种新型的垫片和制动盘来进一步提升制动效率。转向阻尼器经过重新调整后可以更好的降低由引擎的空转或者低速震动所引起的少许噪音。車身整個結構均采用隔音泡沫,以降低引擎和变速箱的噪音。同时使用了内部结构改良设计的防泄漏Dunlop轮胎,以获得更稳定的直线加速和過弯性能。Premium版车型亦可選擇一套多辐条的超深蓝黑色镀铬铝合金轮圈。
2017年式GT-R於2016的紐約車展中亮相,外型作出明顯變更,水箱護罩換上了新世代的V-motion家族面譜設計,兩側進氣口與空力擾流翼都經過重新設計,提供更好的下壓力,加上新的側裙與後側擾流翼,可讓氣流迅速被導至後方,再配合後下分流器,達到更好的空氣動力效益,風阻系數也僅為0.26。引擎最大馬力以及峰值扭力上調至565hp和65.2kqm,其中點火正時控制系統經過修正,略提升渦輪增壓增壓值,達到更好的動力輸出,可提升3200rpm後中高轉速的加速性能,換檔時也更加平順。另外也重新調校了懸吊系統,以及強化車身剛性。車廂內部亦經過改良,包括提升豪華感以及舒適度,中控區域的開關數從27個簡化至11個,方向盤也換上了更為立體雕塑設計的新樣式,換擋撥片亦置於方向盤上,並強化車廂隔音。
DBA-R35發表時還追加Egoist,車廂格調豪華,以皮料包裝及眞皮H裝飾為主,而且屬於客製化,由裝備、內飾配搭、車廂顏色以及縫製方式均可自行選配,其他還包括黑色碳纖維尾翼、鈦金屬排氣喉、RAYS鍛造鋁合金輪圈等。
GT-R Nismo於2013年的東京車展中亮相,全車擁有Nismo專屬的套件,包括碳纖維材質的前保桿、車底導流鰭片、後擾流尾翼等。在300km/h之下的下壓力超過100公斤。懸吊部分前後都換上了BILSTEIN的DampTronic避震器,行駛中還可以做三種不同懸吊模式的切換。前雙A臂懸吊結構中追加了專用的上連桿,來擴大後傾角曳引力距。除了針對懸吊部分的輕量化之外,後懸吊也採用高抗滾動剛性的中空防傾桿。此外,車體接合部也追加了點焊處的數量與構造用接合劑的使用來提升車體剛性。引擎輸出為600ps以及66.5kgm。在德國紐伯林賽道上,GT-R Nismo以7分8.68秒的記錄,成為圈速最快的日本車。
2017年式GT-R Nismo的水箱護罩跟標準版一樣,車鼻的進氣面積擴大,前保险杠上的日间行车灯位置採用突起輪廓加上以碳纖原色的塗裝,彎道極限稍為提升了2%。
GT-R 45周年纪念版於2015年2月3日發售,以纪念GT-R面世45周年,產量僅45台並只限於日本國內發售,其特别之处就是外观色采用了专属的Silica Breath色,跟2001年推出的Skyline GT-R M-Spec R34的外观涂装相同。此外,在中控台下方以及发动机上还貼上45周年纪念版的铭牌。
发动机為VR38DETT 3.8升DOHC V6雙併IHI渦輪增壓,[19]第一款GT-R於6,400 rpm可以產生480馬力,[20]在獨立動力測試中GT-R可以產生416到475馬力直接傳送到輪胎,[21][22][23][24][25]引擎符合加州ULEV低排放標準,[26]安全性上車重1736kg配有側邊安全氣囊、鋼製底盤,鋁合金車身、門柱、車門,[27]動力系統方面後置6段雙離合器半自排變速箱;直接連結到ATTESA E-TS系統驅動四輪再搭配Nissan載具動力控制器(VDC-R)加強穩定性,還有三種模式可依路況設定,ADC值達到0.27。[28]
中村史郎表示,GT-R的造型硬朗,線條融入鋼彈戰士的設計元素,車體的每道線條都具備導流的效果,設計上有別於歐洲的超級跑車,主要從中呈現出日本文化。GT-R內裝以高科技為主,方向盤上設有換檔撥片,中控台上方設有一個多功能行車數據顯示屏,由電玩開發公司Polyphony Digital研製。
官方最高时速198mph(318km/h),加速时间0-60mph(100km/h)為3.4秒(使用“Launch Control”),从静止到1/4英里用时11.1秒,速度达到125mph(201km/h)。至於2011年款的GT-R加速时间0-60mph(100km/h)只需2.9秒,最高时速318km/h。2012年款進化到2.8秒,2014年款0-60mph更只需2.7秒,Nismo版則為2.4秒。
|url=
值 (帮助). 2007-10-17 [2007-10-24]. 请检查|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日產GT-R |
This article uses material from the Wikipedia article "日產GT-R", which is relea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License 3.0. There is a list of all authors in Wikipedia
Car, Truck,MotorBike, Bicycle, Engine, Ra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