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13年9月29日) 请协助添加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
果實,是被子植物(也称显花植物)花的部份組織衍生成的生殖器官,通常在开花授粉之后,以受精的子房为主体而形成,其中包含有种子。植物藉由果實來傳播種子。其中有許多是可以食用的,人類或動物食用果實後移動,有助於种子传播(英语:seed dispersal),而果實可以提供人類或動物營養,兩者之間有共生關係,而果實也是人類及許多動物的食物來源之一[1]。世界上的農業產品中,果實佔了其中很大的一部份。
水果是指可以生食,多汁液,有酸味或甜味的果實,像蘋果、橙、西瓜、葡萄、香蕉及檸檬等。但在植物學的定義上,也有一些不被視水果的果實,例如豆子、玉米粒、小麥的麥穗及番茄[2][3]。
果实的结构通常可分为种子和果皮两部分。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但在多数情况下难于区分),其中外果皮的表面有时有各种形态的附属物,如腺毛草屬、钩、翅等。对于可食用的果实来说,一般所謂的果肉,实际上是果皮的一部分,比如桃的肉质部分即为中果皮。
除被子植物外,某些植物也可以通过单性结实形成果实,这样形成的果实在外形上与正常果实相似,但其中的种子没有生殖能力,通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完全消失
在日常生活上,水果一般是指植物和果實有關,有酸味或甜味的部份。蔬菜是指植物有鮮味或比較沒有酸味或甜味的部份。堅果是指硬的、有油脂的、有殼的植物產物。
有些植物學上的果實,在日常生活中視為蔬菜,例如葫芦科稙物(像南瓜、黄瓜)、蕃茄、豌豆、豆類、玉米、茄子及菜椒。此外,有些香辛料,像多香果、辣椒等,也屬於果實[4]。
果实对于种子有保护功能,并能帮助种子的传播。由于不同植物在长期的演化中形成了多种多样传播种子的方式,所以各种果实不仅在外观上具有极丰富的多样性,而且彼此的发育史相差很大。例如豆科植物的子房均只有1心皮,边缘胎座,习惯上把这一科植物的果实统称为荚果,但是不同的荚果外观相差很大,小的可以只有几毫米长(如黄芪属的一些种类),大的可以长达1米多(如榼藤子),有的不开裂(如落花生),有的纵向开裂(大部分种类如此),也有的横向断裂成数节(如岩黄芪)。又如在蔷薇科中,同样是成熟时红色、借助鸟类和其他动物的食用而传播种子的果实,东方草莓和覆盆子为不同类型的聚合果,山楂为梨果,而樱桃却是核果,它们的发育过程及与之前的花或花序的关系是非常不同的。
有的果实虽然富含营养物质,但这是为了吸引动物来摄食,以为其传播种子,这些营养物质本身是无法再为植物体所利用的,所以不能说果实是贮藏器官。有的果实的果皮中还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化学物质,种子只有在脱离果皮之后才能萌发,从而保证种子在萌发时能够有一个真正适于新一代植株生态的环境。这样的例子如西瓜、番茄和柑橘[5]。
习惯上,人们在定义果实和划分果实类型时,不仅要考虑果实的形态,还要考虑植物分类系统。仍以豆科为例,该科大部分植物的荚果在成熟时开裂,因此荚果通常被归为裂果的一类,但是落花生等的果实虽然不开裂,仍被归为荚果,这样就可以做出“豆科的果实全为荚果”的简明归纳。又如菊科的蒲公英的果实上的冠毛与果体连为一体,而且在果实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因为同科尚有果实无冠毛的种类(如向日葵),所以蒲公英的果实仍被认为是瘦果,由此则可得出“菊科的果实多为瘦果”的简明结论。Spjut(1994)对于这种做法提出了质疑,并从果实的功能入手,重新为果实下了定义:
“果实是一种繁殖单元,由多个包被于珠被之内、附着在大孢子叶或大孢子叶-鳞片复合体之上的一或多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稀为通过单性结实发育而来)。这些大孢子叶或大孢子叶-鳞片复合体可以构成单轴孢子叶球、复轴孢子叶球、单一雌蕊群、复合雌蕊群,或者在果实本身或种子从植物体散落的同时彼此散落的雌蕊群,或者只在种子在植物体上萌发前才彼此散落的雌蕊群。此外,果实还包括任何附着于其上的鳞片、苞片、变态枝、花被或部分花序。”[6]
按他的看法,则果实不再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器官,裸子植物也有果实;换句话说,一切种子植物都有果实。但是Spjut的观点并没有获得植物分类学界的普遍赞同。
花的雌蕊中所含的胚珠经过受精作用之后,子房逐渐发育为果实(真果)。有些花的花托、苞片、花萼,以及子房上部的花柱、柱头等与子房外壁相结合,并随子房的生长而膨大,成为果实的一部分。[7]
子房发育成果实时,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8]。胚珠分为珠被和卵细胞。如果是单子叶植物,胚珠则还有极核。珠被发育成种皮,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胚,单子叶植物的极核也和精子结合形成胚乳(这是双受精现象)。
果实的结构通常可分为种子和果皮两部分。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但在多数情况下难于区分),其中外果皮的表面有时有各种形态的附属物,如腺毛草屬、钩、翅等。[9]
对于梅、李、樱桃等可食用的果实来说,外果皮为一层薄膜;中果皮为厚而多汁的肉质部,即所謂的果肉;内果皮则为坚硬的核壳。[9]
果实按其发育的不同,构造的不同,特征的不同等可以有多种分类。
果实可以分为真果和假果。由受精后雌蕊子房单一发育起来而形成的果实,叫做真果,如桃、梅、李等果实。 它们外面薄薄的一层一外果皮,肥厚多汁的果肉是中果皮,坚硬的核是内果皮,而核里面的仁是种子。而假果则由子房加上花的其它部分(花萼、花被、花轴等)形成的果实。如苹果、梨的果肉是由花托、雄蕊、花呗的基部共同发育而成的,可吃的部分主要是花托。有萼和花萼參與的,如草莓,果肉实际上是增大而肉質的花托,真正的果实是分布在花托上的小硬粒,叫瘦果。这种由许多小果实集生在一个花托上的果实,又叫聚合果。除草莓外,还有莲蓬、玉兰等。如果果实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的,花序参与了果实的组成,则称为聚花果,如桑椹、无花果等。
按形成果实的花的雌蕊数目划分:由一花内单雌蕊或复雌蕊形成单一果实的,称为单果。单果内可以有多个心皮,如桃为单心皮,苹果为五心皮。一花内有多个离生的心皮,每个心皮都分别形成果实,但仍复生在同一花萼上的,称为聚合果,如草莓、八角茴香等。
單果也稱單花果。一朵花如果只有一枚雌蕊,由此形成的果實,稱為單果。大多數被子植物的果實都屬單果。根據單果的質地、結構特點,成熟時開裂與否,可分成若干類型:形成單果的雌蕊,可以是單心皮的,也可能是合生心皮的。單心皮雌蕊(單雌蕊)形成的如核果(桃,梅等),莢果(豆科植物的果實)等,合生心皮雌蕊(復雌蕊)形成的如蒴果(棉花,茶等),穎果(稻,麥,玉米等)、角果(十字花科植物的果實),瓠果(漿果中的一類,如西瓜,冬瓜等)等。;中果皮为厚而多汁的肉质部,即所謂的果肉;内果皮则为坚硬的核壳。[10]
聚花果(或複果、花序果),如菠萝、无花果。由整個花序發育成的果實。如桑的果實是由雌花序發育成的聚花果,每一雌花的子房發育成一個小單果,包藏在厚而多汁的花萼中,食用的肉質多汁部分為雌花花萼。無花果的果實也是由花序發育成的聚花果,著生在肥厚肉質化的花軸內壁的每一雌花的子房發育成一個小堅果,包藏在肉質花萼內,食用部分實際是隱頭花序的肥厚多汁的主軸。鳳梨(即波羅)的聚花果則是由肥厚肉質的中軸、肉質的苞片和螺旋狀排列的不發育的子房共同形成的球果狀體。[11]
聚合果也稱聚心皮果。在一朵花內有多枚離生的雌蕊(心皮),每一枚雌蕊形成一個小單果,許多小單果聚生在同一花萼上所形成的果實。如草莓、毛莨等的果實。構成聚合果的單果因植物種類而不同。如草莓、毛莨的單果為瘦果,所構成的聚合果為聚合瘦果;番荔枝和南五味子的單果為漿果,所構成的聚合果為聚合漿果;懸鉤子、覆盆子的單果為核果,所構成的聚合果為聚合核果;玉蘭、金蓮花的單果為蓇葖果,所構成的聚合果為聚合蓇葖果。[12]
通常复果比单果进步,单果比聚合果进步。肉质果比干果进步。温科勒(Winkler)将果实根据演化程度分为4种基本型式:毛莨型为被子植物果实中最原始的型式,茄型和蔷薇型为中间型式,山茱萸型最进步。依据这一分类,毛莨的瘦果为原始型式,而葵花的瘦果则为进步型式。[13]
十大鮮果生產國— 2005 | ||||
---|---|---|---|---|
國家 | 產量(Int $1000) | 註腳 | 產量(MT) | 註腳 |
印度 | 1,052,766 | C | 6,600,000 | F |
越南 | 438,652 | C | 2,750,000 | F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271,167 | C | 1,790,000 | F |
印尼 | 255,216 | C | 1,600,000 | F |
奈及利亞 | 223,314 | C | 1,400,000 | F |
伊朗 | 223,314 | C | 1,400,000 | F |
緬甸 | 183,436 | C | 1,150,000 | F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129,203 | C | 810,000 | F |
尼泊尔 | 82,945 | C | 520,000 | F |
朝鲜 | 78,160 | C | 490,000 | F |
無記號 = 官方數據,F =FAO預估值, * =非官方數據, C = 統計數據; Production in Int $1000 have been calculated based on 1999-2001 international prices |
十大熱帶鮮果生產國— 2005 | ||||
---|---|---|---|---|
國家 | 產量(Int $1000) | 註腳 | 產量(MT) | 註腳 |
菲律賓 | 389,164 | C | 3,400,000 | F |
印尼 | 377,718 | C | 3,300,000 | F |
印度 | 335,368 | C | 2,930,000 | F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77,413 | C | 2,164,000 | F |
哥伦比亚 | 131,629 | C | 1,150,000 | F |
泰國 | 83,556 | C | 730,000 | F |
巴基斯坦 | 60,893 | C | 532,000 | F |
巴西 | 55,513 | C | 485,000 | F |
孟加拉国 | 31,934 | C | 279,000 | F |
墨西哥 | 28,615 | C | 250,000 | F |
無記號 = 官方數據,F =FAO預估值, * =非官方數據, C = 統計數據; Production in Int $1000 have been calculated based on 1999-2001 international prices |
在食品卫生上,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建議生食的水果需經適當的處理,以減少食物中毒或食物污染(英语:food contamination)的風險。在商店中需避免水果因碰撞而受損,若是已經切開的水果,需要冷藏處理。水果在食用前需先清洗,即使是外皮不能食用的水果也需清洗。清洗最好是在要食用或是處理前才清洗,以避免水果提早變質。水果需和生的肉類、家禽、蛋和海鲜等分開儲存,也不能接觸到有接觸上述生食的餐具。若水果接觸到上述生食,又沒有要立刻烹調,就要扔掉。所有切開、去皮或烹調過的水果,需要在二個小時內冷藏,否則細菌會開始生長,增加食物中毒的可能性[14]。
|
|
|
This article uses material from the Wikipedia article "果实", which is relea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License 3.0. There is a list of all authors in Wikipedia
food,liquor,alcohol,drink,beverage,c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