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富汗上空執行戰鬥巡邏任務的兩架超級大黃蜂(2008年) | |
類型 | 艦載戰鬥攻擊機 |
生產公司 | 波音 |
首次飛行 | 1995年11月29日 |
服役 | 1999年 |
使用狀態 | 現役 |
主要用戶 | 美國美國海軍 |
其它用戶 |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皇家空军 |
生產年份 | 1998年至今 |
生產數量 | 截至2018年10月有600架 |
單位造價 | 5,470万美元 |
F/A-18E/F“超级大黄蜂”(英语:F/A-18E/F Super Hornet),是美国波音公司以基於F-18產品系列中的F/A-18C/D大黄蜂為基礎改良而來,所生产的一种舰载战斗攻击机,長寬方面比前者大了約10% ,進氣道形狀也由圓弧狀改為矩形。
作為已取消的A-12艦載攻擊機之替代方案。超級大黃蜂最初在1995年试飞,並在1997年9月、波音和麦道公司正式合并前的一个月開始量產。1999年起超级大黄蜂陸續进入美国海军服役,以取代老邁的F-14「雄貓式」戰鬥機和A-6「入侵者」式攻擊機。因此,超级大黄蜂繼承了兩種攻擊形式,而成為21世紀初期美國航空母艦艦載機的唯一主力。
單座的F/A-18E與雙座的F/A-18F是F/A-18C與D更大型、更先进的改良版本,其起源可以回溯至1980年代原本計畫作為出口用途的“大黃蜂2000”方案。剛開始時美國海軍只是考慮將其作為在取得真正的第四代重型艦載戰鬥機之前的一個過渡方案,但因為這種計劃中的重型艦載戰鬥機必須同時擔負遠程攻擊的任務,只設計作為單一用途的A-12因為不符需求而被取消,變成必然的結果。
由於蘇聯解體與冷戰的結束導致了美國的軍事費用削減與軍方組織改造,海軍第四代重型戰機的開發計劃遙遙無期,美國海軍轉而決定利用既有的機種為基礎進行改良以作為替代方案,也就是之後所見到的F/A-18E/F「超級大黃蜂」(在1980年代剛開始開發時,該機種原本命名為「黃蜂II式」)。F/A-18E/F同時承接了F-14「雄貓」退役之後空缺的艦載重型戰鬥機任務,與A-6「闖入者」及A-7「海盜II式」兩款攻擊機退役之後的對地/對艦攻擊角色。在超级大黄蜂机鼻内有一个M61火神式機砲,翼下挂架可携带不同的空对空飞弹和空对地武器。可以加挂多达5个外部燃料箱,且此机型可以加挂外部空中加油系统成为空中加油机。
除了美國海軍之外,F/A-18F也曾在2007年時出口至澳大利亞,配屬於兩個皇家澳洲空軍的飛行中隊之下,以取代已经老化的F-111机队。
依照美軍的制式編號方式,同一種戰機的升級版可以從戰機制式編號尾部的英文字母一窺究竟,例如F-16C/D就是F-16A/B的升級版,然而這在全新的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上卻不大相同。
事實上,超級大黃蜂和原有的大黃蜂戰機實在差異太大,應該視為一種全新發展的戰機,原有的大黃蜂戰機是一種中型多功能戰鬥攻擊機,任務是同時肩負攔截和打擊任務,因此所配備的偵测系統著重於可靠度和多功能性,強大的搜索能力和大功率雷達並不是它的需求配備。然而到了F/A-18E/F時,美國海軍所需的是一種航程更長,並且具有一部分F-14系列的艦隊外圍防空攔截的功能,並維持原有大黃蜂系列的多功能性,成為重型多功能拦截打擊战斗機。在80年代早期的型号中,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打上了「黃蜂2000」的標籤,似乎已經先說明了將會和原有的大黃蜂戰機有重大的變動。 黃蜂2000包括了較之F/A-18更為先進,並且機翼更大,油箱比F/A-18大,攜油量有所提升,同時使用了推力更強的发动机。
拜新的引擎推力增加所賜,F/A-18E/F的最大外載重量達到了8050kg(17747磅),而原有的F/A-18C/D系列即使是換裝了升級過的F404-GE-402,也只能達到6550kg(14440磅)。外掛掛架從9個變成了11個雖增加了武器的酬載量,但由於超級大黃蜂的獨特氣動力外型(超大的翼前緣延伸版會產生渦流),測試中曾出現了投射的武器偏轉彈道的情況,為了修正此一現象,工程師把翼下掛架全都向外偏轉了3度,F/A-18E/F目前已經出現了兩個批次——block1、block2和block3;block1是最早出現的批次,配備了F/A-18C/D上APG-65雷達的升級版——APG-73。
资料来源:U.S. Navy fact file,[3] Aerospaceweb[4]
發動機:
武器
航空電子系統
F/A-18F超級大黃蜂的電子作戰版本,在2008年開始生產。咆哮者將於2009年財政年度開始配置在美國海軍各航空母艦上,來取代現役EA-6B電子作戰飛機。
波音競標印度的中型多用途作戰飛機(MMRCA)方案的型號。
先進超級大黃蜂”的前身是波音公司“International Super Hornet(國際超級大黃蜂)”,首次公佈於2010年夏天的范保羅國際航展。2011年1月,波音在印度航展上展出了國際超級大黃蜂的全尺寸模型,並以該機參加了印度空軍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MMRCA)招標,最後敗於法國疾風戰鬥機 。波音公司在2013年初宣布把國際超級大黃蜂的一些特性整合入超級大黃蜂的未來升級中,並改名為先進超級大黃蜂。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 |
|
|
|
|
This article uses material from the Wikipedia article "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 which is relea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License 3.0. There is a list of all authors in Wikipedia
3D,CAD,Model,Libary,Railway, Train, Ship, Marine, Submarine, Automotive, Locomotive, Bike, Car, Formula 1, Space, Aircraft, Aerospace, Satelite, Automobile, Yac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