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一號 | |||||
---|---|---|---|---|---|
任务概要 | |||||
任务名称 | 東方一號 | ||||
呼号 | Кедр | ||||
成员人数 | 1 | ||||
发射地点 | 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 | ||||
发射 | |||||
返回 | |||||
任务时间 | 1時48分 | ||||
远地点 | 315公里 | ||||
近地点 | 169公里 | ||||
地球轨道周期: | 89.34分鐘 | ||||
地球轨道倾角 | 64.95° | ||||
质量 | 4725公斤 | ||||
导航 | |||||
|
東方一號(俄语:Восток-1)是前蘇聯的太空計畫,也是人类首次載人太空飛行任務,1961年4月12日發射升空,尤里·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外太空的人,亦是第一個進入地球轨道的人。東方一號是由謝爾蓋·科羅廖夫與克里姆·阿利耶维奇·克里莫夫所設計的[1]。
加加林所乘坐的太空船在108分鐘内環繞地球一次。地面的控制人員,需要在太空船發射後的25分鐘,才能確認太空船已進入穩定軌道。回程的時候,在距離地面7公里的地方,東方一號會將他彈射出來,而太空船和太空人會有各自的降落傘。之所以要分開降落,原因是太空船的降落傘會為太空人帶來危險。最後,他安全返回地面。
太空船的姿勢控制由一個自動系統負責。醫療人員和太空船工程師並不確定失重對人體的影響,所以駕駛員的飛行控制已被鎖定,這樣加加林便不需要人手操控太空船(當緊急的時候,加加林仍然可以對系統進行解鎖)。東方一號並不可以改變其飛行軌道,只可以改變其姿勢。在大部分的飛行時間內,太空船的姿勢已準備隨時返回地球。在太空船發射後的1小時,自動系統將太空船對準,預備點火返回地球。
點火返回程序在非洲西岸的上空進行,位置類近安哥拉,距離預計著陸點大約8000公里。點火程序歷時42秒,採用液化燃料。由於重量問題,太空船並沒有後備點火引擎。倘若點火程序失敗,太空船依然可以留在太空十天。
在啟動返回程序後的10秒,東方一號的設備模組應與返回艙分離。但由於被電線繫著,兩個模組並沒有分離[2]。10分鐘後,太空船不斷的迴轉。在電線燃烧断开後,返回艙重新準確定位。
在1961年,国际航空联合会確認太空人必須與返回艙一同返回,才會確認為一次成功的太空任務。事實上,當時太空人和返回艙是分開降落的。但蘇聯報稱他們是一起降落的,联合会依然官方確認其任務有效。直到多年之後,才有資料透露加加林和返回艙是分開降落的。
當蘇聯當局填寫联合会資料的時候,報稱火箭的發射地點位於拜科努爾(47°22′00″N 65°29′00″E / 47.36667°N 65.48333°E / 47.36667; 65.48333)。事實上,發射地點是位於丘拉坦(45°55′12.72″N 63°20′32.32″E / 45.9202000°N 63.3423111°E / 45.9202000; 63.3423111),在拜科努爾的西南方229公里。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將太空中心的地點保密。在1995年,俄羅斯和哈薩克當局將丘拉坦重新命名為拜科努爾。
返回艙現時存放在科羅勒夫火箭(英语:S. P. Korolev Rocket and Space Corporation Energia)位於科羅廖夫的博物館。
美国官方对东方一号的飞行成功表示祝贺。
|
This article uses material from the Wikipedia article "東方一號", which is relea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License 3.0. There is a list of all authors in Wikipedia
3d,planet,jupiter,erath,venus,astrology,astronomy,esot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