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 |
1955年,62年前(1955) (1992年易名) |
---|---|
主辦方 | 歐洲足協 (UEFA) |
地區 | 歐洲 |
參賽隊數 |
32 隊(分組賽) 78/79 隊(總數) |
晉身賽事 |
世界冠軍球會盃 歐洲超級盃 |
現任冠軍 | 皇家馬德里(第 12 次) |
最成功球隊 | 皇家馬德里(12 次) |
網站 | 官方網站 |
2017–18年歐洲冠軍聯賽 |
歐洲冠軍聯賽(英语:UEFA Champions League,縮寫:UCL;正式名称为欧足联冠军联赛,簡稱欧冠联赛、欧冠杯、冠军杯),是欧洲足联主办的年度足球比赛,代表歐洲俱乐部足球最高荣誉和水平,常被譽為全世界最高素质、最具影響力以及最高水平的球會級賽事,亦是世界上獎金最高的足球賽事和體育賽事之一,估計每屆賽事約有超過十億電視觀眾通过人造衛星觀看賽事。
首屆賽事始於1955–56赛季,當時名為歐洲冠軍俱樂部盃(European Champion Clubs' Cup),簡稱歐洲冠軍盃、歐冠盃(European Champion Cup)或歐洲盃(European Cup),參賽球隊只限歐洲足球協會所屬成員國的本土聯賽冠軍。1990年代,因回應歐洲部份富豪球會另組聯賽的挑戰,欧洲足联对冠军杯连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是1991–92赛季开始采用分组循环与淘汰赛并用的赛事体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盃賽。次年,即1992–93赛季,賽事也因此改称现在使用的“欧洲冠军联赛”,而舊有的名稱「歐洲冠軍俱樂部盃」則被套用於現在的冠軍獎盃上。1997–98赛季,首次按照欧洲足联积分排名允许较强联赛的第二名参赛,1999年歐洲賽事改革後,歐洲足聯積分排名三甲聯賽的前四名均可参赛。2016年10月份欧足联官方宣布正式批准欧冠改革,从2018–19赛季起,欧战积分排名前四的联赛,前四名将直接进入欧冠小组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足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复兴,然而,无论是国家队之间的交流、还是俱乐部级别的赛事都为数寥寥。这时,法国人加布里埃尔·亚诺提出了创立欧洲俱乐部杯赛的构想。亚诺是欧洲足球先生评选活动的创始人,同时为法国《队报》和《法国足球》杂志撰稿,他敏锐地预感到有可能出现一个崭新的赛事,可以让欧洲各国顶尖俱乐部汇聚一堂。他提议由各国著名俱乐部以联赛制度创立一个新赛事。欧洲俱乐部杯赛的推动者们积极与国际足联和欧足联联系,但结果却令人失望,这两个组织都对非国家队参加的比赛不太感兴趣。但是亚诺的计划得到了皇家马德里、安德莱赫特、维也纳快速等数家俱乐部以及匈牙利足协的热情欢迎。
《队报》委托其编辑部的一位负责人枣雅克德·里斯维克组织了一次由当时的欧洲主要俱乐部的代表参加的会议,以确定欧洲俱乐部间的比赛形式。尽管欧洲足联在维也纳执委会会议上重申不与非国家队参加的比赛进行任何合作,但还是阻止不了各个协会派代表去巴黎。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上,各家俱乐部对赛制达成了协议:比赛由各国联赛冠军参加;采用主客场淘汰赛制,如果两队积分和净胜球都相同,则在第三者球场上举行一场附加赛;冠军杯的决赛须在欧洲足联事先确定的球场上进行;在本队球场比赛时,门票收入、广告费和电视转播费归东道主处理。在这次会议上,还设立了一个执行委员会(皇家马德里主席圣地亚哥·伯纳乌任该委员会的第一副主席),委员会负责起草拟定欧洲俱乐部杯赛的要点,并通报了国际足联以求得到理解。
欧洲足联的想法是组织另外一个杯赛,替代《队报》和欧洲大部分俱乐部所提议举行的欧洲俱乐部杯赛。这个杯赛的参赛者不是俱乐部,而是城市,目的是为了密切欧洲各城市间的友好联系和体育交往。但形势的发展使国际足联改变了欧洲俱乐部杯赛的看法。他们看到比赛的确还象那么回事,参加比赛球队的水平也较高。另一方面,1954年在瑞士举行的世界杯赛首次进行电视转播并获得成功后,使得欧洲电视机构支持欧洲俱乐部冠军杯可能性增大,而这一点意味着扩大影响并赚钱。欧洲足联开始重新考虑对这项欧洲俱乐部杯赛的态度。他们向杯赛的组织者们提出把组织比赛的权力交给欧洲足联,俱乐部代表队参加比赛须经所在国家协会批准等。 在所提出的条件被接受后,欧洲足联执委会于1955年5月21日在巴黎召开会议,决定由欧洲足联亲自组织这项赛事,并将赛事定名为“欧洲冠军俱乐部杯”,不再使用原称“欧洲杯”。
在1991–92赛季之前,冠军杯的赛制是纯粹的淘汰赛。这个赛季则在8强时设立了小组赛。1992–93赛季,冠军杯正式更名“欧洲冠军联赛”,比赛也发展成每个星期二和星期三进行。但人们习惯于将其称为欧洲冠军杯。在后来的几年中,冠军联赛的赛制又屡有变化,逐渐将分组循环赛制应用到复赛以前的比赛,参赛的球队也不再限于各国的联赛冠军以及上赛季的欧冠冠军,一些足球强国的联赛亚军也可以参赛。而这一切变化,都是为了增加比赛的场次,使参赛的各队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
1998年,为了阻止各大俱乐部建立欧洲超级联赛的设想,欧足联决定从1999–2000赛季起对欧洲三大杯赛进行有史以来最大的改革——欧洲优胜者杯被取消併入歐洲足協盃。而根据欧洲俱乐部比赛成绩的排名,各国可以派出 1–4 支球队参加欧洲冠军联赛。又增加了一轮小组赛,第一阶段的小组赛由 32 支球队分成每组 4 队进行,每队进行 6 场比赛。8 个小组的前两名进入第二阶段的小组赛,第三名进入欧洲联盟杯第三轮。第二阶段小组赛决出8强晋级淘汰赛。2003–04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取消了第二阶段小组赛,也就是产生十六强之后,直接开始进行淘汰赛,直到决出冠军为止。
2016年10月份欧足联官方宣布正式批准欧冠改革,从2018–19赛季起,欧战积分排名前四的联赛,前四名将直接进入欧冠小组赛。然而,歐足聯所通過的計劃卻引起了較小的協會的不滿,因為最差的四個聯賽冠軍需經過6輪方可進入分組賽,以及新選出的主席認為仍有可能修改(例如可以使部分名次不好的降階角逐)。[1]2016年12月9日,2016年12月9日,歐足聯確認了改革計劃。[2]
欧洲冠军联赛的参赛名额是按照欧足联所设定的一套计分制度排列出欧洲各联赛水平,以过去五年内各联赛俱乐部在各项国际或欧洲赛事上的表现加以指数计算,并据此分配名额。欧洲足联积分排名三甲联赛获得四席参赛名额,改制以来至今一直由意甲、西甲、德甲以及英超四大联赛垄断;4–6 位的有三席,7–15 位的有二席,16 位及以后的只有一个席位。西甲、英超以及德甲这些联赛的前三名可直接获得参加资格;意甲、法甲和葡超这些联赛的前两名可直接获得参加资格。西甲、英超和德甲三个联赛的第四名需要参加每赛季初举行的预选赛,而意甲、法甲和葡超三个联赛就只有第三名可以参加预选赛(截至2015年)。而其他级别较低的联赛则只有一个直接参赛的名额,甚至只有一个参加预选赛的名额,而有些新兴足球国家的冠军球队可能要靠在要求较低的欧洲联盟杯取得理想成绩以提升指数来取得分配参赛席位的资格。
英国的利物浦于2004–05赛季第五次夺得冠军,可惜他们在那个赛季的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中排名第五位(联赛前四名才可以参加欧冠)而不能达到参加来届赛事的参赛资格,因此他们原则上不能参加来届赛事,此事引起很大关注,曾经威尔士联赛冠军TNS全网络(全名Total Network Solution)一度提议以一场友谊赛与利物浦来换取参赛资格,结果遭威尔士足总及欧足联反对。最后国际足联裁定利物浦可以参加2005–06赛季赛事,但需要由预选赛第一轮开始比赛。欧足联随即修改欧冠规例若以后再有此类事情发生(在国内联赛未能获得欧冠参赛资格),如卫冕冠军的国家获 1–3 个参赛名额,卫冕冠军可获额外参赛名额;如卫冕冠军的国家获4个参赛名额,卫冕冠军可获参赛名额,但排第四的球队需转战欧足联欧洲联赛。不过利物浦未能充分把握这次优惠,在2005–06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八分之一决赛便被本菲卡以总比分 3–0 淘汰出局,卫冕失败。2012年,同样来自英国的切尔西首夺欧洲冠军联赛冠军,但在当赛季的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中排名第六位(联赛前四名才可以参加欧冠联赛),因而成为首支规例修改后以卫冕冠军身份参加下届赛事的球队。
2007年11月30日,歐洲足協決定於2009–10赛季引進新賽制,最大的改變是外圍賽分為兩部分,其中一個給予級別較低的聯賽冠軍角逐,另一個則給予級別較高聯賽的非冠軍球隊角逐,另外,頂級聯賽亦獲得較多直接參加資格,欧洲足联积分排名三甲联赛的前三名可直接获得参加资格。
2011–12年,多隊「歐聯常客」(如曼聯、阿積士、華倫西亞等)意外地於歐聯分組賽中出局,需轉戰歐霸盃。然而,這些歐洲列強被指不積極參與歐霸盃賽事,引起國際關注,使歐洲足協有意修改賽制,包括取消歐霸盃並擴大歐聯參賽隊伍數目。最後於2013年5月,歐洲足協決定於2015/2016年球季引進新賽制,欧足联欧洲联赛的卫冕冠军将获得直接参加欧冠的奖励。[3]欧洲足联欧洲联赛的卫冕冠军将至少能直接进入欧冠的第四轮预选赛;如果欧冠联赛的卫冕冠军在小组赛的专席未被占用(即欧冠卫冕球队通过国内排名直接获得了欧冠的小组赛名额,绝大多数赛季都如此,仅1例外),此专席将直接授予欧洲足联欧洲联赛的卫冕冠军。另外,頂級聯賽亦獲得更多參加欧冠的資格,球队数上限由 4 队增加到 5 队:若卫冕冠军在排名前三的联赛中,且国内排名不在前四,国内第四仍有资格参加欧冠,使得该国同时有5支球队进入欧冠(包括预选赛);但若该国同时有欧冠和欧洲足联欧洲联赛两支卫冕冠军,且都不在前四,该国 5 支球队的上限(国内前三和 2 个卫冕冠军)将使得国内第四失去资格。
賽事主要由三個階段組成,包括外圍賽、分組賽及淘汰賽。其中资格赛中获得的入球等成绩不会被作为最佳射手等奖项评选的一部分。
外圍賽一共分两条途径——四輪,以主客淘汰制進行,設作客入球優惠,两途径分别为冠军途径和排名途径。每一支參加外圍賽的球隊根據歐洲足協所制度的五年評分,按各隊實力的高低會被安排於不同階段的外圍賽。
冠军途径为四轮,参赛球队是不能直接进入分组赛的各国联赛冠军,参赛球队总数每届略有变动(新成员国加入、违规成员禁赛、直进分组赛名额数变动、退赛等等原因)。
第一輪參加球隊的主要是實力最低的聯賽冠軍隊伍(如法羅群島、圣马力诺、安道尔、直布罗陀),第一轮后将剩下37支有资格继续争夺的国内冠军(第一轮参赛球队数按照剩37队计算,比如共有41支冠军球队参赛,第一轮需淘汰掉41-37=4支,因此由排名最低的8队对决)。
第二轮资格赛,37支冠军球队中较弱的34支参与,决出17个出线名额进入第三輪。
第三轮加入剩下的3个最强的联赛冠军(通常排名14-16位),20支冠军决出10支球队进入第四轮。
第四轮不再加入新的聯賽冠軍,直接决出冠军途径的5个分组赛名额。
列支敦士登足协没有自己的联赛,其唯一正式足球俱乐部参加瑞士的联赛,因此不存在联赛冠军,不能参与冠军途径;类似的还有摩纳哥足球俱乐部参加法国的联赛,但摩纳哥不是欧足联成员;梵蒂冈没有足球俱乐部。
按照2015年之前的赛制,如果欧冠卫冕冠军已通过国内排名获得了小组赛资格:在欧足联排名第6的足协的联赛第三名以及在欧洲足联排名第7到15的足协的9个联赛亚军直接进入第三轮资格赛,这10支球队分成五对进行淘汰赛,五个胜者与欧洲排名第1到第3的足协的联赛第四名、排名第4到第5的足协的联赛第三名一起进入附加赛。这10支球队也分成五对进行淘汰赛,五个胜者进入欧冠联赛小组赛阶段;而如果欧冠卫冕冠军未通过国内排名获得了小组赛资格,根据不同情况需要占用或增加国内名额,相应各国参赛规则将变得十分复杂,比如若此卫冕球队是排名第10的国家的亚军,则第三轮将包含该国的季军。而2015年之后的赛制将牵涉欧冠和欧洲足联欧洲联赛的两个卫冕冠军,赛制更为复杂。下文给出简洁而更为通用的描述:
排名途径的参赛球队是联赛排名前15位的国家各 1 队,是除了直接进入分组赛和参加冠军途径的各球队之外,国内联赛排名最靠前的球队,因而在国内排名为亚、季、殿军(或第五,按2015年赛制)。排名途径只有第三、四轮,相对较弱的10支球队第三轮决出5支球队,连同实力较强的5支球队进入第四轮,决出排名途径的 5 个分组赛名额。
按2015年之前的赛制,若卫冕冠军占用专席、且在排名前三的国家(例如2012/2013赛季的英超),此国将派出 4 支球队直接进入分组赛,达到 4 球队上限,因而失去排名途径资格,将只有 14 国的 14 支球队争夺 5 个排名途径的分组赛名额,第三轮8队决出4队,第四轮加入较强的另 6 队决出 5 个名额。但是4球队上限自2015–16赛季起取消,球队数上限变为 5,此时不会出现 14 支球队参加排名途径。
自从两途径的规则2009年实施以来,排名途径的球队表现比冠军途径更抢眼,更多的球队能够进入十六強甚至走得更远,例如2011–12赛季,排名途径出线的拜仁慕尼黑打进了决赛,离夺冠仅一步之遥。
按2015年的赛制,若欧冠卫冕冠军占用专席,且欧洲足联欧洲联赛卫冕冠军未能直接获得分组赛席位,欧洲足联欧洲联赛卫冕冠军将直接进入预选赛第四轮(即附加赛)。虽然这一情况发生的概率很低,但赛制作出了详尽的安排。此时分两种情况,若此队获得国内冠军,将进入冠军途径的第四轮,若未获得国内冠军,将进入排名途径的第四轮。
若欧洲足联欧洲联赛卫冕冠军直接进入资格赛冠军途径第四轮:此时冠军途径第一轮剩余36支国内冠军(含欧洲联赛卫冕冠军),其中34支参加第二轮,获胜的17支连同另1支较强的国内冠军参加第三轮,获胜的 9 支连同欧洲联赛卫冕冠军进入第四轮,决出 5 个名额。这一安排几乎只是理论上的,因为欧冠卫冕冠军占用专席本身就较小概率,此处还需欧洲联赛冠军出自排名13位以后的弱国。
若欧洲足联欧洲联赛卫冕冠军直接进入资格赛排名途径第四轮,又分两种情况:若该队已通过国内排名获得资格进入排名途径,它将直接被提升为排名途径的头号种子进入第四轮,其它队依次被排挤到第三轮;若该队未能通过国内排名获得排名途径资格,将作为额外名额进入排名途径第四轮,此时将有 16 支球队参与竞争排名途径,第三轮12支球队决出6队进入第四轮,与剩下的 4 队决出 5 个名额。这一安排出现的概率很低,它要求欧冠联赛和欧洲联赛的卫冕冠军都在国内联赛中排名相对靠后。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如果欧冠联赛和欧洲联赛的冠军出自同一国,且此国排名欧足联前三,且两个卫冕冠军都未进入国内前四,在这三个前提下,该国前三和两个卫冕冠军把本国 5 个名额上限占满,国内第4将失去排名途径的资格,排名途径的参赛队将包括欧洲联赛的卫冕冠军和其它14队,总队数变回15支。
分組賽共有 32 隊參與。参赛资格如下:
在每屆分組賽開始前會進行種子球隊分佈,亦有以下準則:
但是也會有其他考量:
抽籤形式共分8組,每組各有四隊(同一個國家的球隊不會被編在同一組)。比賽以雙循環形式進行,每場勝方得三分、和局得一分、負方得零分,小組首、次名可以晉級十六強。第三名將會轉戰歐洲足協盃(2010年以後為欧足联欧洲联赛),如在小組中有兩隊或以上球隊同分則順次序根據以下準則定出勝方:
十六強、半準決賽及準決賽均以主客制兩回合進行,設作客入球優惠(連同加時)。十六強由抽籤決定對碰的球隊,但根據以下準則:
產生出晉級八強的隊伍後再抽出對碰的隊伍,並同時決定由八強至決賽的晉級表,此次抽籤沒有任何分組名次、國家區別或者主客場限制。并且,自2012/2013賽季開始,进入欧冠的4強將重新抽簽,決定半決賽的對戰組合,同時亦會抽籤決定兩組半決賽中的勝者為主場一方,以方便球場進行管理。(因舉辦決賽的球場多數為中立球場而有此安排,即使舉辦決賽的球場為半決賽勝出者的主場亦需要分主客場方,以示公允)
決賽採單場決勝形式,法定時間打平會進入加時,加時仍然打平則以互射十二碼定勝負。賽事會在大會事先選定的球場進行,即使球場為其中一方之主場,賽事仍會以中立球場的方式進行,即門票分配、座位分配、更衣室分配、球衣顏色等等,俱以公平原則決定。决赛胜利者为该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冠军,并可以參加同年的世界冠軍球會盃、歐洲超霸盃以及下赛季的欧洲冠军联赛。
按照欧洲足联规定,每支参赛球队必须在截止日前上报参加本赛季比赛的球员名单。这份名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A级球员总数不得超过 25 人,没有其它限制。第二部分B级球员不设总人数限制,但是必须未满 22 岁,且 15 岁以后在该球队注册效力已经超过两个赛季,其目的主要是鼓励各球队重视自身的青训系统。
在每个赛季的冬季转会窗关闭同时,各支已经获得淘汰赛资格的球队可以增报三名球员,如果增报造成A级球员总数超过 25 人则必须相应撤销已报名球员的参赛资格。这三名增报球员中,只有一人可以被允许代表其它球队参加过同一赛季的歐足聯歐洲聯賽,其他两人必须没有代表其它队伍参加过同赛季的任何欧洲俱乐部赛事。[4]
1966年,第六次夺冠的皇家马德里永远留住了第一座原始奖杯。奖杯外形别致,奖杯连底座重 8 公斤,净高 42 厘米,连底座高 50 厘米。冠军球队的队长们都可以很轻松地把它举过头顶。当时的欧足联秘书长班格特决定,重新设计一座奖杯,这一重任由瑞士专家斯塔德尔曼担当。1967年设计了新的奖杯,高 74 厘米,重 11 公斤,即大耳朵杯。
1968–69赛季始,欧足联规定,夺冠的球队必须在下赛季的决赛之前将奖杯交还,不过他们可以保留一座复制品,但复制的奖杯不能超过原件大小的五分之四。赢得5次冠军或者是连续赢得三届冠军的球队,则可以永久保留一座奖杯真品,欧足联之后就会再打造出一个新的真品大耳朵奖杯继续使用。当然新奖杯的形状和尺寸都不会改变,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新的大耳朵奖杯而已。阿贾克斯和拜仁慕尼黑曾连续三届夺得冠军,AC米兰和利物浦队获得过五次冠军,因此他们都各收藏了一座奖杯,2006/07赛季及之后的奖杯也就成了第六座。2009年欧足联规定奖杯不再被永久保留,所以只有上述五只球队永久保留了奖杯真品。目前第五座獎杯真品為利物浦所擁有,因其於2004-05年度球季第五度奪冠。
比賽以加時決定勝負 | |
* | 比賽以十二碼決定勝負 |
& | 比賽以重賽決定勝負 |
A. ^ 雙方於首場決賽在 90 分鐘內賽和 1–1,因此需要於兩日後重賽一場。[5]
B. ^ 雙方 90 分鐘內及加時賽後仍然賽和 1–1,利物浦憑互射十二碼以 4–2 勝出。
C. ^ 雙方 90 分鐘內及加時賽後仍然賽和 0–0,布加勒斯特星隊憑互射十二碼以 2–0 勝出。
D. ^ 雙方 90 分鐘內及加時賽後仍然賽和 0–0,PSV燕豪芬憑互射十二碼以 6–5 勝出。
E. ^ 雙方 90 分鐘內及加時賽後仍然賽和 0–0,貝爾格萊德紅星憑互射十二碼以 5–3 勝出。
F. ^ 雙方 90 分鐘內及加時賽後仍然賽和 1–1,祖雲達斯憑互射十二碼以 4–2 勝出。
G. ^ 雙方 90 分鐘內及加時賽後仍然賽和 1–1,拜仁慕尼黑憑互射十二碼以 5–4 勝出。
H. ^ 雙方 90 分鐘內及加時賽後仍然賽和 0–0,AC米蘭憑互射十二碼以 3–2 勝出。
I. ^ 雙方 90 分鐘內及加時賽後仍然賽和 3–3,利物浦憑互射十二碼以 3–2 勝出。
J. ^ 雙方 90 分鐘內及加時賽後仍然賽和 1–1,曼聯憑互射十二碼以 6–5 勝出。
歐洲足球協會规定,每个比赛日的比赛前3分钟,必须在现场播放《Champions League》的歐洲冠軍聯賽主題曲。《冠军联赛》主题曲激昂、庄严且有气势,1992年由托尼·布里登根据亨德尔所创作的英国国王加冕颂歌《牧师扎多克》(Zadok the Priest)修改,创作出了《冠军联赛》这首歌曲。英语、法语、德语短句“The main event”、“These are the men”、“These are the champions”和“The champions”(“伟大的比赛、冠军”)在这首歌中不断重复。歌曲由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演奏,圣马丁学院合唱团演唱。
像世界盃一樣,歐洲聯賽冠軍盃也會被一些大公司所贊助,亦和部份賽事如英超、南美自由盃、意甲等有聯繫。當歐洲冠軍聯賽於1992年改名時,設定最高每屆可有8個贊助商,會在發場的廣告牌中登示,亦會在賽前賽後的訪問有贊助。亦黁和電視直播商合作,確保贊助商能得到最多的廣告登出媒體。[6]
以下公司贊助過歐洲足協賽會:
愛迪達 (德國)贊助歐洲足協使用的足球,每場歐冠賽事的足球均由愛迪達提供,在歐霸盃足球聯賽亦然,而在之前的歐洲足協盃則不是。
除非該球隊主場的冠名是以上的贊助商,否則歐聯賽事進行時不可以以歐洲足協以外的贊助商冠名。如拜仁慕尼黑的安联球场,因安联并非歐洲足協的贊助商,所以歐聯賽事(或歐洲足協相關賽事)進行時需以慕尼黑球場命名。
|title=
值左起第19位存在換行符 (帮助)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欧洲冠军联赛 |
|
|
|
This article uses material from the Wikipedia article "欧洲冠军联赛", which is relea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License 3.0. There is a list of all authors in Wikipedia
3D,CAD,model,record,statistics,polls,infographic,survey,analytics